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
在深夜辗转反侧,
反复琢磨白天某次对话,
懊恼自己为什么没能解释得更清楚;
在社交软件上删删改改,
试图用最完美的文字向别人说明你的选择;
在亲友聚会上,
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,
舌头打结却仍想证明自己是对的。
我们似乎总在解释——
解释年过四十为何离婚,
遭遇背叛为何不离婚;
解释选择这份工作而非更体面的那个;
解释当全职妈妈或不当全职妈妈的理由;
甚至穿着新裙子被打量时,
忍不住补充“淘宝买的才199”……
往往越解释,越觉得无力。
当一个人执着于解释时,
本质上是把自己放在被审判的位置。
就像我的一个学员,
她花了两个小时向婆婆解释
“为什么不急着要孩子”,
对方却用一句
“女人终究要当母亲”否定了所有。
这种不对等的沟通里,
解释越多越像在乞求认同。
“每次解释完,我都觉得更累了。”
她苦笑着说,
“就像在玩一个永远赢不了的游戏。”
懂你的人,不需要解释;
不懂你的人,解释再多也是徒劳。
夏虫不可语冰,
在聋者耳边击鼓是自扰。
那些追问“为什么不生孩子”的亲戚,
永远不会懂打促排卵针的辛酸;
那些质疑“为什么离婚”的邻居,
也永远不会明白及时止损的清醒。
更微妙的是,
每次向伴侣解释“为什么”,
都是在将自己置于关系低位,
仿佛自己的选择需要对方的认可才有价值。
我们要明白,生活是自己的,
不需要向每一个人解释。
过多的解释,
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,
让我们在他人的眼光中迷失自我。
与其在解释中消耗自己,
不如把力气留给更值得的事。
张爱玲在《天才梦》里写:
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,爬满了蚤子。”
她太懂得那些藏在锦绣里的暗刺,
所以当世人批判她笔下的市井算计时,
她连眉毛都不抬:
“我就是个拜金主义者。”
潜台词是:
我的生命底色,何必描给别人看?
这份不掩饰、不解释的坦荡,
反而让那些等着看她难堪的人哑口无言。
我们总以为解释能换来理解,
但现实往往是——
你解释为什么选择事业,
有人会说“女人太强没人要”;
你解释为什么回归家庭,
又有人说“靠男人迟早后悔”;
你解释为什么单身,
他们摇头“眼光太高”;
你解释为什么结婚,
他们叹息“将就了吧”。
别人的嘴,永远堵不住。
就像遭遇背叛时,
无论选择离开或原谅,
总会涌来各种声音:
“离了就是失败”
“忍气吞声真窝囊”。
我有些学员就经历过这样的困境。
老公越轨后,
她选择修复关系,
却被同事嘲讽“这么没骨气”
“要是我早就离了”。
三个月后她果断离婚,
又有人议论“早该如此,装什么大度”。
鞋里的沙子,
只有穿鞋的人知道硌在哪里。
当她停止向所有人解释心路历程,
专注自己手上的项目后,
那些声音反而变成了
“新时代独立女性”的赞叹。
那些追问“为什么还不生孩子”的人,
不会替你承受打针促排的疼痛;
那些嘲笑“离婚女人贬值”的人,
更不会为你的后半生负责。
真正的成熟,
是认清一个真相:
你的人生选择,
只需要对自己交代。
我们无需对任何人负责,
除了我们自己。
因为只有我们自己,
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掌舵,
为自己的选择买单。
把解释的时间留给自己,
去倾听内心的声音,
人生终极课题,
是挣脱他人期待找到自己。